找到相关内容84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观口诀

    、法性、智境界;修道位则以行持为主,於此道位反覆忆念前所触证之法性,分十地离诸垢障;至无学道之无间道,行者入金刚喻定,远离一切分别,即轮理涅盘、法与法性、根本智与後得智等分别亦不具,恒时皆於三摩呬多(...

    阿底峡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367594.html
  • 天台“教观相依”之渊源与时代意义

    的学风,颇为密切。这种思想,导致后果的不良也不少。因为根机差些的,则难免堕落无知,而陷于蒙昧的邪行,更容易造出无学寄生的哑羊僧,唯依信仰福寿生天的卑浅因果报应外,真实的教义追究,似乎无人问津了。今天有...

    喜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5870492.html
  • 让心做主

    此根初解,先得人空;空性圆明,成法解脱;解脱法已俱空、不生,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。 尔时、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:“汝等菩萨及阿罗汉,生我法中得成无学。吾今问汝:最初发心悟十八界,谁为圆通?从何方便入三摩地”?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;“我亦观佛最初成道,观不净相,生大厌离,悟诸色性,以从不净、白骨、微尘归于虚空;空色二无,成无学道。如来印我名尼沙陀。尘色既尽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5776554.html
  • 问:佛教徒为什么要持戒?持戒是不是执著(著相)?

    3.佛陀为弟子制定戒法,并要求弟子遵守,佛陀不可能私下偷偷违犯,因为世尊没有秘密的缘故;阿罗汉尊重佛制,对于佛陀所规定的戒法宁死不犯,所以也不可能偷偷违犯,因为他们具足“无学戒&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2677674.html
  •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(5)

    知识而真实成就的。假使如果没有亲近出世间的师长,没有依靠他,那么我们解脱和一切佛果都是没有办法成功的,就像无依无靠的盲人迷失在广阔的荒野上一样。所以说,我们得到的不论是学道的还是无学道的五道十地的种种...

    省庵大师[著] 益西彭措堪布[讲授]

    菩提心|省庵大师|发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2273081134.html
  • 恭敬佛像的真实义与不敬之果报

    》说:劫毗罗摩纳婆由于学、无学僧众,说十八种异类恶语,谓云:“汝等象头,岂能了知是法、非法。”等,感有十八异类头形摩羯陀鱼,自迦叶大师时乃至释迦法王,住旁生中。   《律经》中说:有一位劫毗罗摩纳婆因为对有学、无学僧众,讥说了十八种不同类的恶语,比如说:“你们这些象头怎能了知法与非法。”等诸如此类的恶语,后来以此讥毁的恶业所感,转生为长有十八个不同种类头形的摩羯陀鱼,从迦叶佛时代开始,一直到释迦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佛像|恭敬|礼仪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9443923464.html
  • 四部宗义要略(一)

    如执著于外道义理等。  五道为修道的五个阶段,即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、无学道。金刚喻定为小乘声闻或大乘菩萨于修行接近圆满时所起之定,断除最后烦恼习气。  无余依阿罗汉于证果时已不依身识,有余依则...,喻其如麟(相传麟为独角兽)。  于广大资粮道中观无我,如是由加行道之暖位,至无学道,每一证量,皆能于一座中现前证得。  是故声闻与缘觉等二乘之分别,只在根器之利钝。于意业及证悟之理路,实无太大差别。...

    敦珠法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0862108.html
  • 学修能断惑业苦 进趣菩提依三学--以戒为师 进趣菩提(上一)

    ,经中多就无学说之。无学之中统通大、小,今论佛德。所言戒者,据行方便,防禁名 戒,防禁诸过永令不起;就实以论,法身体净,无过可起,故名为戒。所言定者,据行方便,息乱住缘,目之为定;就实而辨,真心体寂,...实以论,证穷自实,知本无染,名解脱知见。……此之五种分别名‘分’。又‘分’是因,此之五种成身之因,故名为分。法名自 体,此之五种无学自体,故名为法。又法是其轨则之义,此之五种成身之轨,故名为法。身者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481712.html
  • 论师的佛陀观(四)

    中)。  2.问:何等阿罗汉唯修尽智、无学正见二无漏慧?何等阿罗汉具修尽智、无生智,无学正见三无漏慧?答:a.心善解脱阿罗汉,修二无漏慧;心慧俱善解脱阿罗汉,修三无漏慧。b.因力、加行力、不放逸力狭小...无漏慧;以观修心,依止得解脱阿罗汉,俱修三。……f.以灭道智尽三界结者,唯修二;以苦集智尽三界结者,俱修三。g.时爱心解脱阿罗汉,金刚喻定唯一刹那,尽智流注,长时相续。从尽智出,或起无学正见,或起世俗心...

    释悟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444469.html
  • 阿罗汉

    解脱道与诸漏尽得最初俱生故名尽智。如是尽智至已生时便成无学阿罗汉果。已得无学应果法故,为得别果所应修学此无有,故得无学名。’  即谓于阿罗汉向断色无色界修所断惑,最后入金刚喻定而断尽有顶地第九品惑时,尽智生即成无学阿罗汉果。又阿罗汉不仅限于声闻,独觉及佛亦可称为阿罗汉。如《成唯识论》卷三云(大正31·13a)︰‘阿罗汉者,通摄三乘无学果位。’  关于阿罗汉的语义,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九十四云(大正27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1739447.html